CJ說,「我真的很怕被當成一個不合群的人。」
「大家說要聚餐,說要唱歌,或是要去哪裡玩,我其實一點都不想去,又要花錢、地點又遠,重點是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去了不知道要幹嘛,為何大家還這麼有興致?討厭的是,我卻不知道要怎樣拒絕,只好勉強答應。」
團體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在團體裡默默當一個跟隨者,但卻其實超級不甘願。這樣的人經常有CJ這樣的心聲,而且會一直維持下去好幾年,即使換過幾個團體圈子,還是有這樣的狀況。像CJ這樣的人其實自己也知道自己不甘願,但與其當場拒絕,還是會選擇先勉強答應,再來想辦法「脫身」。
其實「脫身」也很累,想理由很累,隱隱約約的焦慮也很累,去了更累,氣自己為何「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更累的是如果臨時缺席,又害怕其他人會生氣,或是事後看著大家開心合照,擔心自己會越來越疏遠。
你不是不合群,是你害怕自己成為團體中「可有可無」的人。
但你越是害怕,就越把自己「弄成了」團體中可有可無的人。因為你的出席不穩定,你的狀態不明,你的喜好無法預測,你還有很多臨時的突發狀況(理由):工作、小孩、另一半,會造成你臨時缺席,以至於團體中的他人終究會無法指望你的出現,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而你在的時候,如果「人在心不在」,而無法完全投入,無法真正享受當下,讓自己更不自在,對團體不會有氣氛加分的貢獻,也成為可有可無的出席。
停止害怕,你就會成為自由自在的人。參與活動時,你就人在心在,無法參與時,就放下害怕。你不需要參與每個活動,才能證明你的合群,否則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合群。
photo: pexels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