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兩三人對談的時候,可以自在的談話,但只要再多一人,就開始不自覺的結巴,若在一個SOCIAL場合,四五個人圍成小圈,大家都很專注在聽、在討論,這時候就會更不由自主的,重複自己講的字詞,越想要順順地講,越是吃螺絲。
更別說,要上台報告或是公開發表意見了! 哪怕只是部門裡面的小會議,在平輩面前的小討論,在同班同學前的小發言,只要人數超過四五個人,大家聽著我講話的時候,我無法直視別人的眼睛,而且幾乎可以合理懷疑,大家都看得到聽得道我的發抖了。
無論準備再久,排練預演幾十次,也都無法克制的發抖,越想要從容不迫地發言,越是不能控制地越飆越快,心跳也跟著狂飆。
或者在小團體討論、社交場合當中,總是無法直視陌生人的雙眼,一開口講話,就無法克制的往別的地方看去。
講話結巴通常都是因為【非常在意他人眼光】而造成的【不自覺恐懼】。
在所有的情緒當中,恐懼是最常出現干擾人際的一種情緒。而且恐懼當中包含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也就是說,通常還沒發生的最可怕,而正因為不知道會有多令人害怕,而更加令人焦慮不安
這時候別人也很難說服你,不需要害怕,因為在還沒經歷之前,連你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那不用害怕。
除了充足事先準備和排演外,下次還可以試試幾個方法,當作排解尷尬小工具:
1. 公開發言時,事先鎖定一個對象(比較和善或是熟悉的),或是一個目標(牆上的鐘、會議室後方的牆上的畫、某位聽眾的水瓶等),就一直看著這個目標發言。這個目標不要靠你太近,否則會看起來很像低著頭
2. 小團體討論時,可以挑選一兩位,專注看著他們的眉心,會比直視他們的眼睛來的容易
3. 小團體討論時,可以稍微往後退半步,避免過度壓迫感,像是被黏在原地,動彈不得的感覺;在台前發言時,則可以往左側或往右側靠一點,不用站在正中間,也可以單手輕觸講台或第一排桌子前緣,可以稍微減緩孤立無援,眾目睽睽的感覺
4. 適時喝口水,buy some time. 需要發言的場合,一定要帶著水,尤其是要講半小時以上的場合。當你發現你口齒開始打結的時候,微笑,放下麥克風,喝口水先
5. 若是較長時間的演講,在演講當中,運用【影片播放】或是安排【分組討論】,讓焦點暫時從你自己身上移開,當大家都在看影片,或是和左右的人討論時,你就能默默鬆口氣,讓自己舒緩一下
6. 小團體對談的時候,先主動傾聽,準備好以後再發言。若是還沒準備好,就換你發言的話,也可以藉由【澄清問題】(你剛剛問的意思,是指?….,能否請你舉個例子?)、或是【邀請對方說更多】(我也同意耶,你還有類似的經驗嗎?…) (我沒有遇過,但我有聽過類似的狀況,你那時候怎麼做呢?….),換取更多時間,避免不知所措地回答
7. 如果有黑板白板,或是可以具體示範的話,運用【動手】的方式,來和緩自己講話的速度,將自己所寫或是所示範的動作唸出來,也有助於疏散當下一直狂飆卻不停卡住的言談
8. 幽自己一默,是很多人會用的方式。有些人會說:「天啊,我好緊張!」、「有人聽出來我很緊張嗎?」、「怎麼上台和我在家裡演練的差這麼多!」、「我今天來之前,還一直希望今天的會議會取消,沒想到還是來了!」
這些幫助消除緊張和結巴的方法,當你一開始演講或發言不久,就意識到自己很緊張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了! 越早做,效果越好!
你其實已經準備的非常豐富了,你需要的只是一些小技巧。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