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甚麼哭,是不會用講的喔!

pexels-photo-208087

【你是怎樣啦!

【哭甚麼哭!是不會用講的喔!

【用哭得誰聽得懂你在講甚麼啦!

【再哭! 我們就回家!

常常在外面聽到這種聲音,講這話的父母通常已經按耐不住,情緒爆發,而且為了迅速達到目的,必須要比孩子的哭泣更大聲,所以就不由自主提高音量。

 

你有過這樣火山爆發的經驗嗎?

你有目睹過,你的另一半火山爆發嗎?

 

情緒爆發是人之常情,可是常常爆發後,孩子暫時不哭,大人也像洩了氣的皮球,沒有心情了。忍不住想,剛剛到底孩子聽懂了沒有? 

當你或你的另一半,忍不住對哭泣的孩子提高音量時,你的【忍不住】對孩子既是教育,也是管理,更是示範。你若希望能有效的達到教育目的

當下要確保你自己(或是你的另一半):

1.      先降低自己音量。

即使你認為需要很大聲,才能讓哭泣中的孩子聽見,也試著先靠近他,看著他,扶著他,降低自己音量,否則只會讓他也越來越大聲,以後也學會大聲就是【發聲制人】,講不清楚就用吼的。有一天,孩子也會長大,可能也會對長輩吼回來。

2.      就事論事,讓他有機會講。

即使他非常希望被了解,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留意不小心用了大人的表達能力標準來衡量,誤會孩子【都用哭的、為何不好好講、你不講誰知道】,多等一下,把時間拉長,彼此情緒都會緩和許多。讓他感受到你在等他慢慢講。

3.      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

不要搬出既定的未來計畫交換,例如:下午的繪畫課、明天的冰淇淋。即使大人的心情已經被弄壞了,留意盡量不要影響其他計畫。尤其留意家中若有其他小孩,不要波及無辜的兄弟姊妹。這些剝奪造成的不滿、怨恨,會使原本教育目的被扭曲,在你看不見的孩子心裡留下負面情緒。

4.      不要威脅,威脅是很容易被孩子學習的。

不要使用【你再我就】【你不我就】,孩子會學到掌握權力的人,可以拿其他事情做處罰,也會學習到剝奪可以使人聽話。如果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更不可以在此刻作出差別對待,【你再我就讓姐姐,不讓你….】,威脅會讓孩子學習操控別人的情緒,來達成自己目的。差別對待會讓手足間的比較惡化。

photo: pexels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

Facebook: 許嬰寧鐵人心理師這才是我啊

迴響已關閉。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