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媽,不是你家打掃阿婆

photo-1520227404105-5f086396b3ba.jpeg

「你吃完了東西為什麼不收?」
「你的衣服還不拿出來洗?」(然後動手收碗盤、衣服)

「你這杯子喝完了要拿去洗!」(看著杯裡剩餘少許飲料,要洗不洗,還是洗了吧)

「垃圾拿出去倒一下好嗎?」(等太久,乾脆自己動手拿出去)

「我不是你家打掃阿婆!我不要一直幫你打掃」(然後又去打掃)

「我們全家就你最髒亂!東西亂丟,你以後怎麼成家」(帶著氣繼續收)

你家是否也有這種回應:

「好啦」

「我等下再弄」

「我還沒吃完」

看起來明明就已經吃完了,髒衣服也已經堆積如山,但只有媽媽著急著想要整理,孩子卻還是依然故我,好像覺得最後媽媽都會為他收拾一樣,好像把媽媽當成打掃阿婆!

但做媽的又不能不收,家裡這麼亂,吃的會長蟑螂,看不下去東西亂放,垃圾總要有人拿出去倒…,等不及的時候只好媽媽自己動手。

媽媽請停一下。

媽媽請思考一下,你是為了他好、要他學習整理?還是你是為了自己居住的環境整潔?

若是前者,你需要停止為他做這些,如果你繼續不等他做,你就忍不住幫他做的話,孩子10歲的時候這樣,15歲還是這樣,那麼20歲有可能還是這樣, 25歲甚至30歲有他自己的家,也還會這樣。你還能為他收拾到幾歲?

他已經習慣了和他的整潔標準相處,他可以忍受某種程度的髒亂,而且他並不覺得髒亂,在他自己的標準當中,他覺得最為舒適自在,不自在的其實是媽媽

若是為了你自己的居住環境而打掃,你可以繼續打掃,但只需要整理公共空間,成為示範,而不是唸他怠慢,然後又幫他整理私人空間,接著說你好像打掃阿婆一樣你需要練習忍受一個家裡有不同整潔標準,你需要忍耐不動手去幫他,因為一邊幫他、一邊動氣,只會讓自己怨念累積,不小心就講出很有情緒的抱怨,對關係毫無幫助,只會讓聽者漸漸築起防衛的牆,聽而不聞,「你要唸就唸,反正我覺得不亂,你覺得亂的話你掃好了」惡性循環,雙方對於打掃的標準越來越遠。

你不是家裡的打掃阿婆,他也不是教不會的孩子。

只是反覆陳述的話,賭氣不小心成真。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

Facebook: 許嬰寧鐵人心理師這才是我啊

迴響已關閉。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