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也是WFH在家工作嗎?
效率是否不太理想呢?還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很難安心做事,或者因為時差、因為作息改變、也因為家裡有其他成員(包含冰箱、電視、鏡子)導致分心,效率不佳呢?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上班族近日都改為「在家工作」,對於突然的改變,有些人覺得輕鬆許多,在家工作方便又相對安全,能夠降低傳染風險,有些人卻擔心自己上班效率不佳、公私界線將會變得不清楚。如果你正在WFH (Work from Home),而且有可能會持續一陣子,你可以將調整好自己WFH的心情,以免不到一個禮拜,就會開始發現自己工作狀況百出,心神不寧,而且可能比「不上班」的日子還要疲憊無力。
-
定時上下班,減少作息改變
- 避免因為在家工作而晚睡晚起,作息顛倒,上班精神不佳,難以專注。盡量保持和平常一樣的上下班作息,不要因為在家上班,就睡很長的午覺,導致晚上睡不著,也不要因為在家上班,就突然白天開始大掃除,會讓自己腦袋開始早晚不分。 如果作息打亂,日後還得重新調整,吃睡不正常,造成工作延宕的話,終究還是會面臨累積的壓力。
-
區隔上班日和休假日
- 讓自己上班的日子就是固定好好上班,和休假的日子有所區別。如果很想大掃除,想要自己燉一鍋好料,想要動手做蛋糕甜點,就利用下班或是休假的日子,追劇、染頭髮、運動、電動,即是在上班時間突然很想去做,但也要在把當天工作做完之後再去,否則很難收心工作。可以提早想好假日可以做什麼,記下來,等到假日再做。因為等到假日你絕對不會想要工作,如果不得不工作,一定不會感覺愉快。
-
定點上班,遠離沙發和床鋪
- 在家中給自己一個固定上班辦公的地點,模擬真正上班的樣子,桌上不要擺放其他非公務用的東西,例如電視遙控器、鏡子、小說、太多飲料、杯子、面膜,其他會讓你拿起來把玩的東西,起床後就把棉被摺好。可以的話,坐直坐好上班,不要流連忘返於沙發和床邊,對姿態和精神都不好。
-
關掉不必要的雜訊
- 很多人在家就會開啟電視或音樂,畢竟在公司需要顧及他人,因此不能自由收聽收看,而在家公司就自由許多,但是這些對工作而言都是干擾,如果必要,可以定時打開電視或音樂,收看或是收聽二十分鐘,避免工作一直被打斷。同樣的,WFH時社交軟體使用量也可能大幅增加,若有必要,也可暫時關閉APP提醒,一樣以「整點」定時打開的方式,來避免干擾。
-
列出工作進度和時程,包含用餐及外出
- 在家工作擁有高度自主性,因此也特別考驗每個人的自律能力。最好能夠事先安排好工作進度,若有其他家人也在WFH,彼此可以互相搭配休息和用餐時段,讓彼此降低互相干擾,也避免一方在休息時對工作中的另一方的誘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吃的時候吃。工作當中閃過的念頭、想做的事情,可以寫在紙條上,等到工作告一段落時,再去進行。
-
燈光充足,多喝水
- 家中設計恐怕不如辦公場所那麼適合上班,要確保燈光充足以外,也要讓自己保持大量補充水分。有些人會因為減少和他人直接接觸,少了開會討論,而忽略飲水。甚至在家工作,搭配酒精或是甜食,都可能影響工作效率或是身材。
-
原本通勤時段改成小確幸
- WFH最大特點當然就是少去了通勤時間,如何妥善運用多出來的時間變成一個長期的規劃。因為WFH並不是一兩天的突然放假,而是長期的改變,剛好可以用來規劃一些可以持續運用的項目。例如烹調、運動、培養興趣、陪伴孩子、網購、保養、練功都可以。這是自由時間,可以好好規劃重複性、長期的活動。尤其是運動,當我們減少出門,體能其實就會下滑,減少日曬,人也容易變得懶洋洋。每天利用時間在家自主動動,可以避免身材走鐘。
雖然不用與主管、客戶面對面,在家工作輕鬆許多,但千萬不要沒刷牙洗臉、穿著睡衣睡褲就開始工作。因為心理上的狀態會影響你的行為表現,若身體還處在一個朦朧狀態,很可能隨時都會倒回床上去。WFH只是改變上班地點,而不是改變上班效率,我們應當減少除了地點以外的變相,這樣一來,說不定可以按時完成交辦事項,而且少了通勤時間,每天還反而多出了一些me time,說不定還能感覺提早下班了呢!
圖/文: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