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點時間和空間,好嗎

 

給我們一點時間空間

「你幹嘛不講話?」

「你不高興妳就說啊!」

「你不要每次都不溝通!」

「你不是說,你也有你的想法嗎?那你說啊!」

「要溝通的也是你,不溝通的也是你!」

有一種溝通,讓人根本溝通不下去。

很多人以為自己有給對方表達的機會,可是其實,他們的態度和語氣,讓人聽了很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就自然會想「關機」了。可能一句話也不想講,然後臉色也不太好看,如果在電話上的話,會很想掛電話,但是對方可能不能接受。如果在現場,會很想離開,但是可能無法說走就走。

如果我們真的說走就走,或者掛上電話,不知道後續會不會更難收拾?

為什麼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明明覺得被壓迫著,但對方卻又怒氣沖沖地,好像錯都在我?

其實你們需要一點空間。

只是誰來畫出這條線,讓彼此有點空間,就是一門藝術和學問。對方現在正在上火,很難會轉彎想到要「放下這個話題」,因此比較有可能冷靜理性地畫出這條線的人,其實是現在正在悶悶不吭的你。(的確非常困難,為什麼又是我?又要去觸霉頭?)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說出「給我一點時間、空間,好嗎?」

如果你說出了,對方可能更怒,但是你要堅持,並且讓這點空間發揮「修復」的功用,那下次,遇到類似狀況的時候,要求一點空間時間,就不會那麼困難的。

所謂修復的功用,就是當兩個人暫時離開現場,彼此都冷靜後,可以透過一些文字、訊息、或是各自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睡一覺,處理一下孩子或公事,想想自己需要是什麼,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想想自己能夠改變什麼,希望對方改變什麼,來改變現在情緒的節奏,來讓情緒的發條鬆動一下,來讓自己眼光開闊一點,來讓自己轉換一下感官體驗,來讓自己的理性和感性重新定位。

當我們都放軟一點後,都會比稍早的氣氛和緩許多。第一步,是給彼此一點時間和空間,第二步,才能用有別於剛剛的方式談下去。(因為稍早的方式,顯然已經無效)所以當我們都無法克制自己的唾唾逼人和防衛不語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再討論下去也只是一直繞圈圈,無法有效溝通的時候,就該是跳脫出來的時候了。

就算要求對方給予自己點一時間,可能會激怒對方,也可以讓他知道,「我現在實在沒辦法思考,我沒辦法回答你,我也不想多說任何傷害彼此的話,我自己也很煩躁,我的感受和你不一樣,等我思考一下,我再告訴你。好嗎?」

「哪裡不一樣?你講啊!」

「等我思考一下,我再告訴你。」

「不要說我都沒聽你講!你講啊!」

「等我思考一下,我再告訴你。」

「你自己說要溝通!你現在又不講!」

「等我思考一下,我會再告訴你。」

不要怕被攻擊,不要怕激怒他,因為他已經很怒,還不如由你畫出一條線,給彼此一點空間冷靜一下,才有轉圜的餘地。

 


圖:pexels  文: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

迴響已關閉。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