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不是一張CHECKLIST

「他騙了我,我再也無法相信他。」

「他現在這樣,就表示他以後都會這樣。」

「他和我想的不一樣。」

「我都不認識他了。」

感情過了熱戀期,很多人就會進入「檢核期」。也就是很多人說的「磨合期」。

磨合的意思,照理來說應該是有來有往,有討論,有溝通,有彼此的意見交流,然後有所退讓和取捨。彼此可能都得接受對方的意見不同,然後放棄自己一部分的想法。這才是磨合。

可是有些人在進入熱戀期後,還沒有準備好要接受磨合的話,會不小心掉入「檢核期」,自己卻不知道。那就是開始發現對方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難以接受,就開始出現抗拒和失望的感覺。「怎麼會這樣?當初我以為的他不是這樣的?」

如果失望和抗拒持續擴大,會讓人對這段感情開始扣分,口角就會變多,非常可惜。因為或許對方並沒有改變,還是原本那個他,只是隨著感情穩定,關係發展中正常的投入更多真實的樣貌,衝擊了我們本來在熱戀中理想畫面,這是正常的過程,只是我們「準備好了沒有」。

我們都在擇偶的當下心中有張checklist(清單),希望對方能夠符合自己想要的樣子,一一勾選都符合後,才會開始進入熱戀,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忘了,感情過了第一關後,就要適當地把checklist放下,才能貼近彼此真實的樣貌。

因為當初我們都是通過了彼此的checklist才進入熱戀的,如果還緊握著checklist持續評分的話,就表示我們的標準「又提高了」,把生活中細微的部分也都逐一隨後加入標準當中,那麼對方當然容易掉出及格範圍,這樣其實為難了對方,也為難了自己。只能再次刷掉這個對象,然後又再次回到第一階段。

例如,我想要找一個體貼的人,我在交往初期看見他的體貼,噓寒問暖、幫我撐傘、讓我點菜等,因此進入了熱戀,但是熱戀過後,我卻發現他忘記情人節、忘記回電、在我生病時依然維持日常互動,並未主動提出陪我看病等,這時候我可能會因為身體不適,而牽連我的情緒,感覺更糟,因此忽略了對方依然持續表現的噓寒問暖、撐傘、依照你的口味點菜等「基本盤」。

所謂磨合,不是只有針對意見不同的時候溝通,也是面對「新的狀況的討論」,交往時期沒碰過生病,因此還沒機會磨合這一塊,對方或許不是不願意做,只是不了解我的需求。

找一個感覺的人,往往心中其實都有張無形的checklist,可是感情不是一張checklist而已,還有好多這張清單以外無法羅列的狀況題,是遇到了才能一起面對討論的。

那個能與你一起討論的人,那應該是你checklist上第一項,能夠溝通。

   _________

圖:pexels  文: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