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到我的文章,進而認識了我,或者前來找我做諮商,其實在還沒有看過我的文章之前,他們對我也是一無所知,就是個陌生人,就像任何一個其他的心理師一樣,對這個心理師的專業能力其實並不了解,只大概google可以知道他的學經歷而已。

有時候,我聽完了當事人的需求,我會很誠懇地告訴對方,我會幫他推薦其他心理師,同時,我也會告訴他為什麼我會這麼作,而不是自己接。
「因為,這樣對你比較好。」
有時候是出於雙重關係,有時候是出於擅長領域不同,有時候是出於其他人在特定的技巧方面,比我更資深。因此,當有必要的時候,我一定會提出建議,然後轉介給其他心理師。
但是通常這時候,對方就會產生很多疑慮:你介紹的這位心理師,他有出書嗎?他有結婚嗎?他有沒有什麼演講?他有粉專嗎?我想閱讀一下他的東西,我想多了解,他是不是適合我?
我知道,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當下都會有點遲疑,好像「少了事前預告一樣,完全不知道這個電影要演什麼」的那種感覺。
可惜的是,這題真的很難回答。
大部分我推薦的那幾位心理師,都沒有在經營粉專,也不是部落客,不是網紅,怎麼搜尋,也查不到他們的文章,沒有什麼採訪的畫面,沒有上過電視,沒有出書,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該怎麼推薦呢?」我突然卡住了。
就我所知,很多心理師光是忙於接個案,做諮商工作,之後還有很多時間需要寫記錄、做功課、消化、規劃接下來的諮商計劃,然後還要進修、督導、被督導,這些都是為了繼續教育還有持續精進,才能提升專業能力,並且對每一個個案負責(心裡師不是只有談談那50分鐘,結束之後就把個案拋到腦後的,很多時候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
這樣,幾乎就不會有時間經營粉專,拍照,寫文章。但不代表他們專業能力不佳。
但我非常能夠理解,來指名找我諮商的人,當下可能對於和我諮商比較有信心。
因為當我想到,當我去剪頭髮的時候,看著那麼多的髮型師的名字,也是摸不著頭序,這時候當然就會翻看他們的作品集,如果有IG更好,好像看到越多作品,就會突然對這個設計師更有信心似的。有時候去上瑜伽課,對於課表上面的每一個老師名字都覺得陌生的時候,如果他們有一些網路上搜尋得到的教學影片,動作照片,好像也會增加對他的信任度。
因此我非常可以了解,被推薦給一個陌生的專家,在所知很少的狀況下,的確會不安。
但正因為如此,我更加珍惜而且看重,來指名找我的人,他們對我的這份信任。
因為你們看過我的文章,而來找我,因為你們的信任,我更不能假裝自己是適合和你諮商的,這樣只會浪費了你的時間和金錢,甚至會帶來負面的效果。
「把你介紹給我信任而且覺得適合的心理師,就是我身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師,能為你做的第一步。」
我只是想說,後來我也學會了,相信別人的推薦。相信我的設計師,告訴我他覺得怎麼樣做對我的髮型最合適(即使他當下找不到可以說服我的照片)我也相信了不同的瑜伽老師,其實都有他們的專長,那些沒有粉專,沒有經營IG,沒有看起來纖細精實身材的教練或老師,也是可以非常專業、有料、會教的。
假裝我很會,並不難。能夠承認自己的不適合,並推薦更適合的人選給需要的人,是我覺得更重要的特質。
_________
圖:pexels 文: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