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身教只有忠孝仁愛、兄友弟恭和敬老尊賢,這些人際模板和言行舉止嗎?
這些是「顯性」的身教。顯性的身教是在你「有所準備」的狀況下,正式且不斷重複地傳達給孩子的,透過一次次的覆誦、示範和引導,成為標準化的SOP,通常發生在你和孩子都心平氣和時,或是孩子非常激動,但你還沒失去理智的狀況下。
另外有一種身教,是「逆境中」的身教,是「隱性」的身教,影響力卻更大。
因為隱性的身教是在你「毫無準備」之下發生。例如你或伴侶遭遇突發狀況,而陷入某些極端情緒的時候,所示範的言行舉止。例如:失業、親人過世、夫妻吵架,甚至是離婚、流產、重大疾病或意外等。
你以為你努力壓抑了悲傷,但孩子可以清楚覺察,你沒有像以前活潑,較少陪他唱歌說故事; 你以為你們總是私下口角,但孩子知道你們沒有親密共享,或是叫他傳話; 你以為你隱瞞或美化了某些事實,保護孩子不讓他受影響,但他還是受到你的不耐煩、和不合邏輯的故事影響,覺得媽媽(或爸爸)說故事的品質變差了。
孩子正在學你,怎樣處理負面情緒。
好好認識你自己的情緒,必要時,告訴孩子你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負面情緒,也能學會接納自己。父母若遇重大事件,而產生情緒困擾時,務必諮詢專家,適度隔離或尋求幫助,避免對孩子造成隱性的影響。
photo: pexels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長為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興趣為運動、旅行及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