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視障朋友+7位志工
玉山登山計畫
平安歸來
寫在心得前
在最惡劣的天氣下,視障朋友淋著傾盆大雨,踩在汪洋泥濘當中,舉步維艱的每一步都是創舉。最感動的不是完成與否,而是他們鼓起勇氣開始。
事前準備
視障朋友玉山登山計畫,不是隨便開始的。
從招募開始,領隊就規劃了詳細的三次行前訓練,包含了木柵後山的手腳並用練習、陽明山八公里的縱走、以及合歡山上的海拔高度適應健行。為的就是讓這群有路跑經驗,但沒有登山經驗的大家,在短時間內能夠體驗各種玉山上可能出現的困難。



誰不是從沒有經驗開始的呢?
視障朋友沒有登山經驗,裝備也不齊全,即使借來的裝備,也要一再調整和磨合,才能確保裝備在當天能夠有效幫助大家走在未知的路上。


登山當天
這群視障朋友和志工都有路跑和運動的豐富經驗,也不乏在大雨之中參加路跑的輝煌歷史。可是在海拔兩千多公尺之上,冒著大雨,背著沈重大包,拋下他們平日賴以為生的視障手杖,走在懸岩斷臂邊邊可是第一次。
視障朋友習慣以扶著志工的手肘前進,可是在狹窄的山徑,加上前後者的背包擋在中間,只能微微扶著前方的背包邊緣,扶不到前方的志工手肘。路面不再是平地常見的柏油,也不是訓練有素的人工台階,需要靠志工們一步步口頭告知,前方有樹根、有水窪、有石頭,不平的石頭、高低的落差、尖銳的碎石、頭上有橫生的樹枝,避免任何碰撞。下山的時候更是,腳要往下探,但是到底要探多深?腳步在抖,抖的是看不見往下的路,踩下去幾公分可以到底?踩下去的面有沒有腳掌那麼寬,踩下去是多平?


淋濕了外面、像洗臉洗澡一樣的狼狽。
雨衣內部開始反潮,身體的汗水由袖口開始往下流出,上山的8.5公里,大家走了11個多小時。怎麼想像11個多小時當中,上升了八百多公尺海拔,感受臉上的雨水滂沱、身體不斷因為寒冷和害怕而顫抖,進退不得的恐懼,人生第一次這麼靠近登頂的期待,扭傷了腳踝的咬牙,聽著志工的鼓勵和心理的交戰,鞋子襪子全都浸泡在泥水雨水當中的不適感。隨著海拔越來越高,溫度驟降。冰冷的衣服貼在身上,聽著路過的山友告知排雲連日下雨,攻頂之路艱辛,老天爺給的挑戰,似乎在這群視障朋友身上,發揮到極致。


抵達排雲
不是不讓你完成,是要你花更多倍的時間完成。
就像人生一樣,總是不斷在做選擇。
速度快慢、前進距離都是選擇。有些選擇,或許沒有人勸你開始,你根本不曾想過。但一旦開始了,就剩下和自己的對話。視障朋友說,心裡閃過無數次放棄的念頭,當自己覺得上升的山路綿延不絕,似乎永遠沒有盡頭時,哽咽地說不知道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樣,為何要讓自己來這邊這麼狼狽、痛苦,甚至還邀請其他位視障朋友一起前來,對自己、對朋友都有非常痛苦且矛盾的感覺。


比預計時間晚了點,抵達排雲,疲憊又令人振奮。
排雲山莊,標高海拔3402公尺,雖然已經天黑,山友們都已經用餐完畢休息中,視障朋友及志工拖著疲憊身軀,可惜用餐時間已過。山上食物有限,電力不足,有些人頭脹腳冷,甚至連胃口都不好。山屋加班準備了晚餐,難以下嚥的是,領隊宣布為了考量大家的體能、前進速度、裝備和攻頂難度,忍痛必須取消隔日清晨攻頂計畫,下山還有8.5公里要走,那一樣需要體力,而安全是唯一的路。
蹲低下山
隔日,是連日大雨中唯一太陽露臉的日子。


因為無法攻頂,大家心裡難掩失落和遺憾。
曬著暖陽,包了饅頭,準備下山。事前訓練中可見,其實對視障朋友來說下山比上山還要困難。上山的時候,即使路面不平、高低未知,但腳抬不高、再抬高一點,摸索著地面的形狀,總可以踩穩了再把身體移動前進。但下山可不一樣。


看不見前面的低處多低,那就無法安心把重心往前移,試想前腳往前探路,後腳需要微彎深蹲,才能使前腳降低,讓自己下探。一路都是深蹲前行,走得比上山辛苦百倍,甚至需要坐下、讓雙腳慢慢往前滑下,靠到下一階的平面,才能將重心前移起身。下山和上山一樣全身緊繃,步步維艱。


第一天天氣給了最殘酷的大雨考驗,第二天太陽露臉,拼命想幫大家把地面曬乾點,路上的水窪不在,但泥濘仍然無可避免。
上山考驗信心,下山考驗耐心。
這只是個開始
為了趕著在公路交通管制之前下山,隊友們不敢多做停留休息,一路下到登山口,塔塔加用餐後,簡單盥洗便驅車回台北。大家臉上都被曬得紅通通的,胃口特別好。把鞋子換掉以後,腳踏在平地的感覺,隊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談笑間,大家開玩笑地說,山一直都在,這次來探路,下次就可以攻頂了!
真的不是隨便招募的一群人,他們的堅忍耐力,以及樂觀包容的心,溢於言表。
—筆者的心得
即使已經有兩次玉山登頂經驗,筆者自己這次非常慚愧內疚,竟然因為不敵大雨,兩件外套都無法有效防水而不敵體力下滑,提早下山。


雨水不斷打濕我的外套,眼看越來越不妙,走了三個小時後,我再三確認,這已經不是反潮,而是外套已經完全浸濕,裡面的衣服也都無可倖免。我猶豫是否要再拿乾的備用衣服出來更換,但考量上山後溫度會更低,屆時將沒有乾的衣服可換,將會非常危險。我在進退之間,覺得非常難受。
難受的是,即使沒有在大雨中登山過,但我怎可如此大意不了解我自己的裝備。自責的是,我面前的視障朋友仍然在前進,而我竟然已經開始發抖頭痛。我邊走邊祈禱雨快停,只要還能上山,我一定還有可用之處。
可惜不敵雨勢,我焦慮地想著什麼才是最好的決定。越往上走,溫度越低,我萬萬不可在山上有任何閃失,成為隊友的負擔。中午12:40,我告知了領隊,我決定提前撤退回登山口,等大家隔日歸來。
這是團體行動,而我卻必須早退,我心裡覺得自責而內疚。我想起一位前輩志工跟我說過的話,「你必須知道自己的狀況,才能幫助視障朋友」,於是我帶著抱歉下山了。
隨後也有位視障朋友因為鞋底脫落,無法補救,而必須忍痛撤退下山。我們的早退都不在計劃當中,因此沒有落腳處,我趕緊去拜託排雲管理站,請他們幫忙。無法陪伴大家上山,我能做的,就是在山下找個地方安頓撤退的人吃住,讓繼續上山的隊友們放心。萬分感謝管理站的熱心協助。
撤退和前進都是選擇,無論我怎麼說服自己,我做了理性的決定,心理仍然感覺內疚。當我隔天在山下等到隊友們辛苦歸來,我才知道,有些風景是需要多強的意志力才能看得見,三位視障朋友眼盲,但是心不盲,他們把寶貴的生命交給志工,讓志工用更多倍的心力,去幫彼此圓夢。
一般明眼人可以登頂、可以單攻,他們3位視障朋友+5位志工卻可以背負著彼此的生命和對未知的恐懼,在台灣第一高峰攀登了海拔800公尺,來到排雲山莊。
是什麼讓我們勇敢面對生命的不足,又是什麼讓我們歡喜慶賀努力的成果?
令人感動的不是結果,而是他們鼓起勇氣開始,創下每個人自己的生命最高紀錄。
恭喜每一位視障朋友和辛苦的志工!